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基本数据
组织架构
仪器设备
实习基地
实验队伍
年度报告

2020年度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时间:2023-07-11 14:38 来源:未知 作者:caoli 点击: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培养条件建设
建设投入:全年投入事业经费 31 万元,各级各类专项经费 939.62 余万元,实践教研项目经费 35 万元,合计总投入 1005.62 余万元。
平台建设:通过高新技术的设备采购加强和完善了 5 个实验平台和 1 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激光扫描与影像测量为主的移动测量实验平台;以卫星定位、光纤惯导与智能机器人开发为主的导航定位实验平台;以地理数据的三维建模、分析与建库为主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处理实验平台;重力数据采集实验平台;微信版的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线使用;新建了以微型原子钟为的主地球物理专业实验平台。
场地建设:开展了“天紫湖综合实习基地”建设的初步规划和勘测;与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共建了海洋测绘实习实践基地;与武汉四家高新信息技术公司初步
达成测绘高新技术实验教学基地意向,同步用时 2 天接纳了 2020 级 296 名测绘新生开展实习实训体验课专业教育活动。专业建设:9 月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为主题开展“教与学革命”研讨会;7 月邀请 8 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首期国际课程《地球与自然》在线教学;4 月完成“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专业建设立项申报。“无人机数字测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 2020 年国家级虚仿实验一流课程、开发的“构造地震响应观测与震源过程分析虚拟仿真实验”资源正式上线开展教学,并计划申报国家级虚仿实验项目。
2. 实验教学开展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通过虚仿/在线实验资源确保 2020 年度各项实验教学正常有序开展,推进“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测绘实验教学模式全面普及,践行
了线上线下互补实验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推进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建设;鼓励教研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设首期国际课程;初步形成“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协同、学校企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国内国际协同” 的新测绘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组织实施:通过上半年疫情期间组织多种线上实验和下半年实验补课的办法,确保各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和教学效果;全年面向全校 7 个专业,完成35 门实习课程和 59 门理论课程课间实验的实验教学,组织近 403 人次在 3 处校外基地和 7 家企业顺利开展实习实训;全年参与实验学生 11302 人次,实验人时数达 510776,开放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700 余项,开设实验项目数 650 余项。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 学生培养情况
2016 级毕业人数 364 人,其中升学(出国)215 人,占比 59.0%,考研 199人、占比 54.7%;研究生 154 人获得硕士学位,38 人获得博士学位。
2. 科创竞赛情况
大创中心全年组织创新创业讲座 14 场,组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中期和结题的答辩 4 次;本科生有 29 人获得创新学分共计 96.5 个;各类竞赛获国家级
亚军 1 项、省部级特等奖 1 项、铜奖 1 项,参与学生近 30 人次。
3. 科研、论文和专利等情况
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年立项 43 项(国家级 9 项,省级 14项、校级 20 项,参与学生 164 人),结题 39 项(国家级 8 项/优秀 7 项、省级 3
项、校级 28 项,参与学生 153 人)。
发表论文: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 3 篇,国际会议论文 1 篇;19 篇本科学位论文获评为校优秀论文。
软件著作权:本科生独立获得软件著作权 32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