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349课程负责人:刘宗泉
课程中文名称: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
课程英文名称:Geodesy calculation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1.5
课程学时数:3周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大地测量学基础》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大地测量计算和集中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但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在控制网方案技术设计、编程计算、仪器操作等方面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熟悉大地测量概算步骤,精密水准测量的全过程和外业组织工作。
掌握大地测量计算中大地测量概算用到的公式与编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踏勘选点、仪器检验。
重点掌握大地测量中主要计算公式的编程与计算,精密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大地测量计算和精密水准测量两大部分。
大地测量计算部分主要内容为地面常规观测值(含方向、边长)的归算和大地网解算,大地测量主题解算、高斯投影正反算、坐标转换的编程与计算等。
精密水准测量集中实习采用外业和内业相结合,使学生熟悉整个精密水准测量的全过程,并提高仪器操作和内业计算能力。
实习成立以指导教师、班长、团支书及学习委员参加的实习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地测量计算与集中实习的全面工作和总体安排。
因本课程属实践性课程,且有野外测量工作内容,实习进程将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实习的时间分配和安排大致如下,可根据天气状况和实习进展情况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该课程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内 容 | 学 时 |
实习动员和讲课 | 0.5天 |
学习《大地测量学基础实践教程》、“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任务书”和相关参考书中有关大地测量计算的主要内容 | 0.5天 |
学生各自独立进行大地测量计算的编程与计算,用一个实例进行大地测量概算和大地网解算 | 7天 |
整理大地测量计算的成果资料,撰写控制网数据处理技术总结 | 4天 |
领用精密水准测量物品,借用仪器、熟悉仪器 | 0.5天 |
学习《大地测量学基础实践教程》、“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任务书”和相关参考书中有关精密水准测量内容,水准测量的踏勘与选点 | 0.5天 |
外业观测:每个学生应轮流进行精密水准观 测、记录、扶尺、量距、打伞等工作 |
5天 |
外业观测的数据检查、内业计算 | 1天 |
整理水准测量成果资料 | 1天 |
撰写实习总结报告 | 1天 |
上交计算与实习成果,进行实习成绩考评等 | 1天 |
教材:
[1]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 郭际明 刘宗泉编著,2010年5月;
[2]大地测量学基础实践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郭际明、丁士俊、苏新洲、刘宗泉编著,2009年12月。
[3]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任务书,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组编,结合每个年级实习的不同情况另行编写。
参考书:
[1] 控制测量学(上册、下册,第三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2006年10月;
[2] 应用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陈键,薄志鹏主编,1989年6月;
[3] 椭球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陈键,晁定波主编,1989年6月;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GB/T 12897-2006。
五、考核方式
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全部的计算与实习任务,并提交所有的计算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后,方可参加考核。
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
(1)对理论的掌握情况;
(2)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3)实际动手能力(含组织与协作能力);
(4)实习态度和执行纪律情况。
2、计算成果资料及报告成绩(占40%)
包括大地测量编程计算的结果、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成果、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等。
3、考核成绩(占30%)
课程考核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面试、笔试或仪器操作考试方式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