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接收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900课程负责人:张鹏
课程中文名称: GNSS接收机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and Practice of Principles of GNSS Receiver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1
课程学时数:2周
授课对象:导航工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GNSS接收机原理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GNSS接收机原理》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对《GNSS接收机原理》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基本算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编写和修改接收机相关模块的算法,不但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在接收机算法的设计和验证方面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要求
熟悉软件接收机的程序构架和主要的模块组成。掌握信号捕获的串行和并行捕获算法,码环和载波环的工作原理和软件实现。重点掌握采用傅里叶变换实现并行捕获的程序算法。
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及模板程序的基础上实现GNSS信号的捕获、跟踪和结果输出,并结合教师的布置的具体问题进行编程实现。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内 容 | 学 时 |
对整个课程设计的软硬件平台进行介绍并实地采集数据 | 1天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和程序进行卫星信号捕获的实验 | 2天 |
选择一种新的信号捕获算法,并在现有程序的基础上编程实现 | 2天 |
熟悉信号跟踪及结果输出部分程序,根据教师的布置并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模块进行修改,要求采用与例程不同的算法或参数设置。并要在课程设计报告中体现出来 | 3天 |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 2天 |
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
[1] GPS原理与接收机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谢刚 著,2009年。
[2] 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测量与性能(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美)米斯拉,(美)恩格 著,罗鸣 等译,2008年。
[3] GPS软件接收机基础(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美)崔保延 著,陈军 潘高峰 译,2008年。
[4] 软件定义的GPS和伽利略接收机,国防工业出版社,(丹)博尔卡伊 等著,杨东凯,张飞舟,张波 译,2009年。
[5] GPS全球定位接收机—原理与软件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鲁郁 著,2009年。
五、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1、平时成绩(占20%)
2、课程设计报告成绩(占50%)
3、考核成绩(占30%)
课程考核主要通过面试的方法来完成。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进行提问,由学生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