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操作规程
实验教学课件
规章制度

《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8-03-12 08:49 来源:未知 作者:caoli 点击:

《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179
课程负责人:罗志才
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
课程英文名称: Practice of Physical Geodesy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1.0
课程学时数:2周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物理大地测量学
一、教学目的
《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课程是对“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应用,对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重力测量的过程、掌握重力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重力场相关计算软件的使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重力及其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要求
熟悉重力仪的使用和检验,掌握重力测量的原理和重力仪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相对重力测量方法及内业工作中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包括重力网的布设与施测,测量误差的来源及相应的计算和处理方法,如潮汐改正和零漂改正的计算等;掌握利用重力场模型和相关计算软件计算及分析重力场参量等。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必须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1.重力基点联测。重力基点网联测为从一个点开始依次测量各点,最后闭合到起始点,基点网点位分布在校园内部。自行确定观测实施方案,要求:(1)每条边至少有一个观测结果(重要);(2)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观测数据;(3)测量顺序可任选,但必须闭合;(4)平差方案自行选择(间接平差、条件平差等);(5)解算出各重力基点的绝对重力值。
2.重力垂直梯度测量。重力垂直梯度测量,用于测量重力值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以测量楼层间的重力差以及楼层间的高差来反演重力的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各测量层间的高差和重力差,计算重力垂直梯度,画出重力和重力垂直梯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
3.重力网格测量。在设计的格网点上进行重力测量,分析重力沿某一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局部重力变化的特征(与地形的相关性),测量地点在武汉大学校区。计算网格点重力异常值;绘制整个测区重力异常等值线图或分布图(可内插)。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1 重力仪器原理与基本操作 了解重力仪的基本原理,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重力仪器的操作方法 1天 演示 必做
2 重力网的布设 网内测量站点的选取与优化 1天 设计 选做
3 纬度变化的重力测量 在同一纬度上不同点上进行重力测量,以检验重力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1天 基础 选做
4 环网重力测量 在野外一系列的不同点(构成网状)上进行重力测量,从已知点推求施测点的重力值 2-3 天 基础 必做
5 高(梯)度变化的重力测量 在同一点的不同高度上进行重力测量,以检验重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1天 研究创新 必做
6 重力随时间变化的重力测量 在同一点上连续进行重力测量,以检验重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天 研究创新 选做
7 重力数据的预处理方法 对施测的原始数据进行格值改正、潮汐改正等,转换为该点上的重力值 2天 综合 必做
8 重力内插与格网化方法 利用经过预处理后的重力值,内插网内未知点上的重力值;或计算方格网上的重力值 2天 综合 选做
9 局部水准面改正的计算方法 利用测量得到的重力值,结合其它资料确定区域内的大地水准面改正值 2天 研究创新 选做
10 重力场参数的计算 利用重力场模型和相关软件计算重力场参量,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和分析 2天 研究创新 必做
11 实习报告 2-3 综合 必做
注:“实验类型”指演示、基础、综合、设计、研究创新等;“实验要求”指必做或选做
 
四、教材与参考书
Ø  教材
《地球物理基础综合实习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操华胜,王正涛,赵珞成,2009
Ø  参考书
[1]  《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上),测绘出版社,管泽霖 宁津生,1982
[2]  《重力学引论》,北京: 地震出版社,李瑞浩,1988
[3]  《重力测量学》(徐菊生等译), 地震出版社,Wolfgang Torge, 1993 
[4]  《国家一等重力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 ,1987
[5]  《重力测量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方俊著,1965
[6]  《重力学》,地震出版社,王谦身,2003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15%)+理论与实践考核(25%)+实习报告(60%)
① 实习报告评分办法:指导教师按照以下内容逐项打分。
实习目的10 (主要从实习的目的、重力测量的意义与作用,实习认识等方面考核)
实习原理10 (主要看对重力测量的原理、重力仪器的原理的掌握程度)
仪器操作14 (主要看对仪器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的掌握程度)
实验数据14 (主要看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合理性程度)
数据处理20 (主要看数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程序是否合理、计算是否准确等)
成果分析20 (主要考察成果分析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比较全面)
其它12(主要考核学生实习报告的写作能力)
② 理论与实践考核,由参加实习的学生从多题中(抽)取一题(含理论与操作)现场回答并操作。
评分办法:理论考核:回答问题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清晰流利,用语是否专业。
操作考核:操作是否规范、熟练、无误,读数与记录是否正确、全面、规范。
③ 平时成绩由教师与班级干部结合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