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操作规程
实验教学课件
规章制度

《构造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8-03-12 08:51 来源:未知 作者:caoli 点击:

《构造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897
课程负责人:贾剑钢
课程中文名称: 构造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and Practice of Tectonic Geodes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1.5
课程学时数:3周
授课对象:地球物理学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基础,空间大地测量学,构造大地测量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及实习,掌握构造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能得以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学会构造大地测量数据采集,利用模拟和实测数据,通过编程进行科学试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球物理相关研究和创新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要求
认真完成各个设计和实习项目,设计项目包括给出模型、编程、计算及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实习项目包括数据采集、整理及计算分析;提交成果报告(包括设计的模型与原理及计算结果;实习的步骤、采集的数据及计算结果)。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设计与实习内容:
1)   地球参考系与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
2)   板块构造与活动地块学说解释与分析
3)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模型的建立
4)   地壳应变的计算与图解
5)   区域地壳形变及应变测量与分析
6)   连续形变、应变观测与数据处理
7)   地震活动的大地测量研究方法
8)   地震大地测量实验站参观实习
组织实施:
采用分组实习方法,每个课程设计题目由一个小组完成,每组由2-3人组成,不超过3人。
课程设计与实习为时3周(折合120学时),共1.5学分。
第1周为实习和课程设计,参观地震大地测量实验站,完成课程设计项目1项;
第2周主要为编程计算和结果分析;
第3周主要为报告撰写,于第3周结束前提交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
1、  研究意义;2、研究进展;3、原理与方法;4、实例计算与分析;5、总结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 构造大地测量学实习指导书(自编),2013年。
参考书:
[1] 许才军,申文斌,晁定波,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才军 张朝玉主编,《地壳形变测量与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
[3]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地壳形变数字观测技术,地震出版社,2003.
五、考核方式
每人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设计及实习报告,结合平时表现和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评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