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告
年度报告

2018-2019级地球物理学专业学生赴云南开展“地震学实习”

时间:2021-07-22 14:29 来源:未知 作者:caoli 点击:
2021年7月10日,2018-2019级地球物理学专业历时11天的“地震学实习”圆满结束。本次实习是由张煜、贾剑钢、汪建军三位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我校与云南省地震局合作共建的地球物理野外实践教育基地多个教学点开展实践教学。
在云南省地震局,通过多场讲座,同学们了解了云南省在地震速报和预警方面的最新举措,掌握和拓展了地震速报预警、大震应急处置、震源探测技术与展望等专业知识,其中新近推广的电视预警等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亲身参与过大震预警和救灾处置工作的专家讲述了真实的抗震救灾事例,让同学们感受到基层工作和地震相关工作不易的同时也增长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昆明基准地震台,同学们了解了全球测震台网的分布与测震仪器的发展历程,认识了“减隔震”理论与实验的有关内容,并实地参观了我校与云南省地震局、湖北省地震局三方联合共建的超导重力观测站。
昆明台
图1 在昆明基准地震台实地参观实习
地震研究工作并不只在室内,实地考察必不可少。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翻越山岭,到达宜良小江断裂实景教学点。断层槽谷、水系同步位错、断头沟、关门山、断塞塘等实景地貌与卫星影像、理论图谱相联系,直观、深刻地认识了地震断裂带的分布和产状、地震孕育与地壳板块运动等的知识。学生戴纤蕴感叹:图例上用一条细线表示的断层若以双脚丈量,非有细心与毅力不能察觉;课本上简化的几何体若非亲眼得见,不能体会其千变万化。同学们通过实习拓宽了视野。
小江断裂2
图2 在宜良小江断裂实景教学
在大理的实习主要集中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该中心于2020年由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更名而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自上世纪70年代末建立,经历了40多年建设历程,为我国地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我校与云南省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联合申报建立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多位专家、技术负责人对震源探测、地震站台布设、地下流体观测、地震数据分析处理等内容进行了集中讲解,并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分组实习。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并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依次完成了CAP方法震源机制解常规产出计算、离子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观测、水汞、水氡、水质、水位和水温分析、震相分析、快速定位和速报的实习内容,学习了地震预报日常分析方法和MAPSIS、WLZX软件软件使用,宾川主动源数据处理技术,GNSS数据分析及应用与地震数据传输及管理等丰富的内容。此外,中心老师结合Linux编程,讲授了CAP方法震源机制解常规产出计算操作、离子色谱仪和气象色谱仪的规范操作等,让同学们对编程和震源机制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致反映收获满满。
大理中心1
图3 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集中实习
大理中心分组实习1
图4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分组实习掠影一
 
大理中心分组实习3
图5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分组实习掠影二
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前往著名的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教学实习研讨。苍山海拔两千余米,地质地貌种类丰富,具有诸如糜棱岩、石香肠构造等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在这一行程中,同学们不断学习探索苍山地质公园的各种地质特征,对“片麻岩”、“肠状构造”等岩石和地质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在老师的讲解下认识到了多种因地震活动产生的地质现象,收获良多。在宾川主动源地震试验基地,负责人作了整体介绍后给同学们试验了两次气枪发震。“同学们现场观摩利用气枪进行地震震源模拟,近距离感受主动地震引起的震动与水波,亲眼见证了高压气体产生的人工地震,既有些惊讶,又印象深刻”,2019级学生刘雅慧言道。
苍山1
图6 在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实习
主动源试验场1
图7 宾川主动源地震试验基地观摩人工地震实习
实习期间,同学们通过主题讲座、参观学习和交流讨论,对地震研究的技术方法有了深切认识和体会,掌握了常用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深刻了解地震研究的重要性,对地震研究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地震,不仅是科学的问题,更是人民的问题,经此实习,同学们提高了对本专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投身地震研究的事业之心”。2019级李林轩同学感言,“走出校园,登上山顶,这次地震学实习,让我们见识到了课本之外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领略了地球之美、物理之乐。”
主动源试验场2
图8 宾川主动源地震试验基地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