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区拥有典型的内动力地质现象、外动力地质现象和独特人文自然地理景观,其丰富多彩的地层、岩石、构造和独具特色的海洋地质资源,使得秦皇岛成为国内众多高校地学相关专业首选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区。本次实习内容丰富,包括野外实践基本工作技能的训练和岩石、地层、构造、地貌、地史等地质学核心内容的观察与分析。实习共包含7个地质考察路线:沙锅店路线、山东堡-老虎石路线、鸡冠山路线、上庄坨村路线、新河河口-鸽子窝路线、亮甲山路线及燕塞湖-角山-山海关路线,每个路线的地质现象各有千秋,蕴含了秦皇岛地区源远流长的地质构造历史。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对路线中各类地质现象进行观察,结合课堂所学与现场讲解,对各类地质现象展开科考工作,加深对地质现象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同学们的地学素养,锻炼同学们野外作业的能力。
在砂锅店,同学们深入了解罗盘的基本结构,现场学习掌握使用罗盘的技巧,对浅层侵入花岗斑岩岩墙的产状、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进行了观察与描述,分析了奥陶系灰岩的岩溶地貌类型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地质素描图和剖面图的绘制。

野外实习第一天
在鸡冠山,学习了新元古代石英砂岩的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及构造意义,观察了石英砂岩的沉积构造(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古波痕等),讨论了断层识别标志和类型。

鸡冠山登顶
在新河河口,认真观察三角洲泥质海岸沉积物、波痕特征,总结其产生的水动力因素;在鸽子窝公园,重温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寻找海蚀阶地与古波切台的痕迹,探讨秦皇岛地区3次地壳抬升的新构造和现代构造运动,进一步深化对区域地质演化的认知。
亮甲山作为华北地区古生物界奥陶系下统(形成于距今5~4.86亿年)的亮甲山组地层命名地,发育了较完整的下奥陶统灰岩地层。同学们认真分析了辉绿岩岩墙和岩床的特征,熟练运用罗盘测量岩墙和岩床产状,利用地质锤和放大镜观察岩石特性,对比竹叶状和豹纹状灰岩的差异,理解两类岩石的产生过程。在亮甲山顶,找寻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岩石的分组界线,以及灰岩表面古生物化石。
在燕塞湖,同学们加深了岩浆侵入作用的理解,并对正长斑岩侵入岩和斑状正长岩之间的接触面有了直观的感知,观察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边界;在角山,同学们在领略角山长城的雄伟、感慨古人伟大之余,细致观察角山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岩石,描述了安山质角砾熔岩和安山玢岩的结构构造。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基地